走進二二一:從不朽偉業(yè)到精神高地
發(fā)布時間:2024-07-20 信息來源:
七月,青海的海北藏族自治州迎來了一年中最絢爛的季節(jié)。金銀灘草原如綠毯般鋪展開來,金黃色的野花點綴其間,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手筆,為這片曾經孕育了“兩彈一星”奇跡的土地披上了一層耀眼的光輝。
在這片充滿傳奇色彩的土地上,“大國底氣從核來·重走核工業(yè)路”媒體行第三條線路拉開序幕。7月15日,來自科技日報、CGTN、中國日報社、環(huán)球時報等十余家媒體記者、網絡大V,懷著對歷史的崇敬來到221基地,開啟了從“兩彈一艇”到“核能綜合利用”探尋之旅的首站活動。
這里,曾是中國核工業(yè)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國營二二一廠,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試驗和生產基地(221基地)。如今,這片曾經被高度保密的禁區(qū)已安全退役,化身為一個承載著厚重歷史與不朽精神的紅色文化旅游景區(qū)。曾經奮戰(zhàn)在這片熱土的二二一人被安置到全國27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532個市(縣),由中核集團(原中國核工業(yè)總公司)直屬單位核工業(yè)二二一離退休人員管理局(簡稱二二一局)專門負責服務管理工作。
“共和國沒有忘記我們”
在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qū)德令哈路二二一小區(qū)的中核221“兩彈一星”精神紀念館內,一位82歲的王俊卿老人向記者們講述著自己親身經歷的那段刻骨銘心的往事,“我當時響應國家號召,1964年1月從部隊轉業(yè)來到國營二二一廠,在二二一廠二分廠二〇一車間,從事炸藥澆筑、壓裝、炸藥成型等工作?!蓖趵献畛跏潜环值搅吮Pl(wèi)部門,但受身邊同志的精神感染,毅然決定寫下申請書,要求到科研生產一線去。
“那時候的人,心里想的都是如何為國家做貢獻,別的啥都沒想?!蓖趵匣貞浧甬斈甑那榫?,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在炸藥生產線上,我和同事們每天面對的都是極具危險性的工作。我們需要手工攪拌炸藥粉末,并將其澆入模具中制成炸藥餅。每次攪拌炸藥時,都要戴上厚厚的口罩和手套,即便如此,炸藥的氣味還是讓人難以忍受。工作結束后,全身都會被汗水濕透?!蓖趵匣貞浀馈?/p>
隨著工作的深入,王老又被調到了壓機車間工作。壓機車間是炸藥生產線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因為炸藥在這里會被進一步壓制成密度更高的炸藥餅,一旦操作不當,就可能引發(fā)爆炸事故?!澳菚r候的條件很簡陋,沒有先進的防護設備,我們只能依靠自己的經驗和細心來確保安全?!?/p>
在談及家人時,王老表示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他從未向家人透露過自己的工作內容,“當時家里人不知道我具體干什么工作,只知道我在為國家做貢獻?!敝钡酵诵莺蠖嗄?,他的家人才通過電視節(jié)目了解到他曾經的輝煌歷程?!艾F在他們知道了,都為我感到驕傲和自豪?!?/p>
同王俊卿老人一樣,在二二一小區(qū)現居住的90多位221基地的退休人員,都曾在青海金銀灘草原1170平方公里的神秘禁區(qū)內工作了30多年,是我國“兩彈”研制事業(yè)的參與者和親歷者,是“兩彈一星”精神的孕育者和踐行者。
1958年10月221基地動工興建,隨著基地具備了科研和生產的基本條件,從全國各地抽調的大批科研專家、技術人員和干部職工陸續(xù)集中到基地,在百里金銀灘草原上開始了彪炳史冊的“草原大會戰(zhàn)”。
這里自然條件惡劣,張愛萍將軍曾寫下一首詩展現221基地生活樣貌,“頭頂烈日,明月作營帳,饑餐沙礫飯,笑談渴飲苦水漿。”
221基地初期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就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里,懷著“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家國情懷和高貴品質,在金銀灘草原上用青春、熱血和聰明才智譜寫了一部“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壯麗史詩。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回望歷經滄桑的年代和那段難忘的激情歲月,當年曾多次隨產品運輸列車將產品送至試驗基地的張福謙老人,想起往事始終心潮澎湃:“雖然我們在221基地吃了點苦,做了點事,貢獻了青春,但黨和人民沒有忘記我們,共和國沒有忘記我們!”
他補充說道,“我的兒女也在核工業(yè)系統工作,他們有一次在紀念館的展廳里看見了我們一家人的名字被列在表彰名單里很是自豪。我告訴他們,只要腳踏實地,認真工作,祖國不會忘記你們。”
如今,這個草原功臣群體的平均年齡已83歲。但他們依然不忘初心,發(fā)光發(fā)熱,投身到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的工作中,為核事業(yè)發(fā)展繼續(xù)貢獻自己的力量。
以身許國 在那遙遠的地方
在原子城紀念館參觀時,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一幅幅生動的圖片資料吸引著媒體記者們駐足觀看,這些歷史陳展將大家?guī)肓四莻€艱苦卓絕的年代。在這里,大家看到了王淦昌、鄧稼先、郭永懷等老一輩科學家們的風采,感受到了他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堅持科研、勇于創(chuàng)新的偉大精神。
“1957年10月15日,中蘇簽訂《國防新技術協定》,蘇聯同意幫助中國設計建設生產、裝配原子彈的工廠(342工程)和研究原子彈結構的設計院(221工程)。1958年7月,鄧小平同志批復同意代號02工程的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即221基地),正式開始建設……隨著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此后二二一廠承擔起了我國核武器批量生產的重要任務?!痹谥v解員生動的講解下,那些曾經戰(zhàn)天斗地的畫面浮現在眼前。
“當時的保密工作做得特別好,我們作為本地人只知道有個礦區(qū),但不知道具體是做什么的,也是在原子彈爆炸成功很久后才在報紙上了解到具體的情況?!痹诟v解員交談時了解到,近幾年來紀念館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很多人都被“兩彈一星”精神所感染,被老一輩核工業(yè)人無私奉獻的故事所感動,“每天要講五六場左右,有年輕人也有老者,看到這么多人愿意了解核工業(yè)的歷史,我作為講解員感到責任重大,做這份工作感覺很有意義?!?/p>
隨后,媒體行的隊伍先后來到青海原子城紀念園緬懷廳、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紀念碑,深刻緬懷那些為中國核事業(yè)獻出青春和生命的先烈們,聆聽那些艱苦卓絕的奮斗故事。
令在場的媒體記者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位老者“回家”的故事。在某一天的講解工作中,講解員遇到一位頭發(fā)略帶青絲的中年男人攙扶著一位老者前來參觀,男人胸前背著一個雙肩包,看起來有些分量,二人全程一邊聽一邊默默流淚。在參觀接近尾聲時,他們找到講解員并告訴她,他是陪著母親帶父親回到工作過的地方看看,很感謝有這么多人還記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還記得那些隱姓埋名的人。男人說父親希望自己的骨灰撒在金銀灘上,他要守著這片土地,守著他許下的諾言……
帶著這份感動,記者們乘車緩緩駛入金銀灘,當一片承載著厚重歷史與科研輝煌的景象逐漸展現在眼前時,所有人都備受震撼。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原221基地的爆轟試驗場。巨大的場地雖已靜默,卻仿佛仍能感受到往昔科研試驗的轟鳴回響。
繼續(xù)前行,上星站零次列車靜靜地??吭跉v史的一隅,它不僅是交通工具的象征,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那些年為了祖國核事業(yè)的成功而穿梭奔忙于此的前輩們仿佛就在眼前。
隨后,一分廠莊重肅穆的廠門進入視野,那整齊排列的廠房,有序的展陳,無不透露著科學的嚴謹和精致,無數科研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此碰撞、綻放。每一磚一瓦都透露出歲月的沉淀,讓人深刻體會到那個時代對科技進步的不懈追求與奮斗。
記者們或駐足凝視,或輕聲交談,試圖從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上汲取靈感,將這份厚重的歷史與輝煌的成就,通過他們的筆觸和鏡頭,傳遞給更多的人。在這片充滿科學夢想與奮斗汗水的地方,每一陣風都似乎在低語,講述著一段段不為人知的傳奇。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記者鄭亦冰分享了他與二二一廠之間獨特的情感:“我父母當時是在二二一廠結婚許下革命誓言,他們同許多科研伴侶一樣,肩負著國家的秘密使命,將青春與熱血傾注于無聲的事業(yè)之中。多年前陪父母來過一次,此次參加重走核工業(yè)活動故地重游,心中也是感慨萬千,父母知道我要來二二一廠后,特意囑咐我代他們再到金銀灘看一看,到一分廠看一看?!?/p>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歷史的長河奔涌向前,1987年6月,為適應國際環(huán)境變化,黨中央決定撤銷國營二二一廠,同時對221基地進行退役治理。1994年6月15日,在海北州舉行221基地移交接收儀式。1995年5月15日,新華社向全世界宣布: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全面退役。
自此,為我國核武器研制與發(fā)展作出過重大貢獻的221基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主動退役并化劍為犁的核武器研制基地。
有不舍,有難過,但沒有怨言。撤廠時,二二一廠共有職工9878人,連同家屬子女等總人口近3萬人。撤廠安置按照“適當集中,合理分散”的原則,共安置在職職工4900余人、離退休人員4950人。
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牽掛和關心原二二一廠老同志的晚年生活,先后兩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切實解決好他們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通過宣傳二二一廠的貢獻,以此帶動“兩彈一星”精神和核工業(yè)精神的宣傳弘揚。
中核集團黨組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由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余劍鋒親自掛帥,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細,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p>
在推進離退休人員服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中核集團強化黨建引領,加強政治建設,出臺了一系列黨建工作制度。同時,二二一局創(chuàng)新離退休服務管理模式,構建了“1+8+N”精細化服務管理體系,通過“雙體系”認證,推進信息化向數字化轉型,讓服務更加精準高效。
“如今的二二一局承擔著服務好原二二一廠離退休人員的光榮使命,也積極發(fā)揮獨特優(yōu)勢,大力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核工業(yè)精神?!焙斯I(yè)二二一離退休人員管理局西寧管理處副處長周義凡介紹道,“我們因地制宜開展文化養(yǎng)老活動,豐富老同志業(yè)余文化生活。發(fā)揮老同志‘三大優(yōu)勢’,為集團公司改革發(fā)展貢獻智慧和力量?!?/p>
今年是我國原子彈首爆成功60周年。60年前,二二一人在金銀灘草原上成就了偉大的“兩彈”事業(yè),激勵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核工業(yè)人。如今,離退休的二二一人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始終保持“革命人永遠最年輕”的精神狀態(tài)。
他們走進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部隊和學校,講述“兩彈”研制艱苦創(chuàng)業(yè)故事,傳承“兩彈一星”偉大精神,傳播青海金銀灘221基地“革命人永遠年輕”的正能量。
從金銀灘的歷史回響
到深海的無聲守護
下一站
我們將踏足我國核動力工程的搖籃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了解我國核動力事業(yè)五十年
的輝煌發(fā)展歷程
(邢泓琳)